【资料图】
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刘木木)为了更好的传承非遗文化,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,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的兴趣,对家乡的文化遗产的热爱,汉川杨林乌壶第九代传承人张衡和他父亲张开金(杨林乌壶第八代传承人)一起开启了“非遗小课堂”。近日,张开金陶艺工作室迎来了仙女山一小的师生代表,他们是杨林乌壶非遗小课堂的第一批学员。
开课之前,大家先参观了文化展示区、陶艺制作工作室、成品展示厅和烧窑区。在张衡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了“乌壶的前世今生”。同学们纷纷表示“真是太神奇了,一坨泥巴在张爷爷手里竟然能变成这么漂亮的壶,我们也想学!”
“杨林乌壸”始于清朝乾隆末年,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。以汉江冲积而成的千年磨刀石黄泥为原材料,全程采用三十几道手工工艺制作,纯天然无胎釉,利用独具火候的渗碳技术,柴窑烧制而成。杨林乌壶通体乌黑铮亮,壶体內壁有微间隙、空气能对流、杂质能隔离,因此所盛茶水即便烈日暴晒,依然甘甜止渴,清涼解暑,且久放不馊,隔夜更佳,被被誉为"会呼吸的壶" 。2018年杨林乌壸烧制工艺入选汉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“今天我们将以‘会呼吸的乌壶’"这一主题,为同学们讲解第一课的内容,让大家了解制作乌壶这一传统工艺的过程。”在张开金老师傅的带领下,同学们都挽起袖子跃跃欲试。一坨坨陶泥被固定在了转盘上,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开始了手工制陶的练习。
拉坯、收口、修坯、制提梁、做壶嘴……同学们学的有模有样,一上午的劳动成果,大家都收获了一把自己独创的“小乌壶”。
“我们也是小小非遗传承人!”大家激动的亮出了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点评。
“这样的小课堂非常有意义,让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学技能,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、勤于探索的劳动品质。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,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的兴趣。”仙女山一小的教师代表赞叹。
(编辑:韩超 制作:周琪 审核:黄丽红)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资讯
- 快消息!感受非遗魅力:汉川杨林乌壶非遗小课堂开课啦
- 环球讯息:2023二建准考证查询网址
- “广东省AAA级粮库”称号,花都区两家榜上有名
- 六一儿童节给女朋友送什么礼物好 当前焦点
- 世界头条:【文化中国看巴蜀】重庆打造中国剧本娱乐之都 全国头部玩家来了
- 5块5休闲零食进货渠道有哪些|今日播报
- “圣地情”助力延安红色游
- 【湘问·投诉直通车】武冈丰仁路7年没路灯
科技
-
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-02-07
-
天津: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-02-07
-
守护中国唯一国境“骑马线”的“护路人”:保证中欧班列冬季运输安全2022-02-07
-
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-02-07
-
广州番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疫情防控管理区2022-02-07